公务员 第1.1.1.2章 言语-片段阅读-中心理解题-总分文段 公务员 第1.1.1.2章 言语-片段阅读-中心理解题-总分文段

2023-02-17
  • 总句为重点,分句特征明显,如:例子、资料、原因解释、正反论证、并列分述。 

  • 往往从“总”结构找核心词,如果总句不好找,可以结合“分”结构判断。

  • “总-分”结构中观点为重点,解释说明不重要。

  • “例如”引导的为分句,分句特征比较明显。

  • 其中举例子、调查报告、正反论证、原因解释、并列分述为分句特征。

  • 分述句不重要。 


(2020 广东选调)为了真正地把握社会现实,不仅需要坚实彻底的理论,还需要使这样的理论深入到社会的实体性内容中去,并通过这样的深入实现其全面的具体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实本身是具有实体性内容的,并因而是具体的。遗忘了这一点,再高明的理论也只能被当做“外部反思”来加以运用,也就是说,被当做某种公式来教条地加以运用。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理论应当深入实践并实现全面的具体化 

B 人们不应当遗忘现实本身是实体而且具体的 

C 好的理论不能只被当成“外部反思”的工具 

D “外部反思”有可能将理论公式化和教条主义化 

【解析】文段首句给出对策,之后通过“是因为”说明为解释说明的分句,尾句为反面论证,起论证作用,也是分句,即文段为“总(对策)+分(原因+反面论证)”结构,重点在总句,即强调理论深入并具体化,对应 A 项。 B、C 项:“不应、不能”表述不明确,A 项可以回答 B、C 项,排除。 且 B、C、D 项中的内容均对应分述句部分,非重点,排除。【选 A】 


(2018 国考)科学的发展总带给人类崭新的思维方式。比如,在大数据背景下,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可以被预测的。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而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网络中的一个片段。在这张数据大网之中,许多事件的相关性与其发展的规律变得有迹可寻。再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感知和意识到三维世界,而超弦理论却把我们带进一个十维的宇宙世界,带来新的科学思维与方法,开拓出一个新颖刺激而富有美感的精神新领域。 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独领风骚的数据科学 

B 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C 科学思维无所不在 

D 科学之光点亮思维 

【解析】标题填入题,优先找中心。文段开篇指出科学发展给人带来崭新的思维方式,接着通过“比如”“再比如”进行举例说明,为分句标志,即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为总句。总句中的核心词为科学与思维,对应 D 项。 A、B 项:没有提及“科学与思维”,排除。 C 项:“科学思维”不等于科学与思维的关系,排除。【选 D】 


【拓展】“微时代”的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秩序几乎被颠覆。艺术的鉴赏只需通过手指在智能手机上的简单点击或滑动即可实现,艺术接受的场所不再局限于美术馆、博物馆、剧院或影院等传统艺术空间,而是扩大至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所有区域;艺术创造不再为少数精英们独占,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数字技术条件下艺术鉴赏有哪些实现途径

B “微时代”艺术审美的大众化程度愈来愈高 

C 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艺术创造和欣赏的重要媒介

D “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对审美活动产生颠覆性影响 

【解析】拓展.首句论述“微时代”的媒介技术对审美的改变,分号提示上下文为并列分述,为分句特征,故文段为“总-分”结构,文段重点为首句中媒介技术与审美的关系,对应 D 项。【选 D】 


(2019 联考)通过对海豚间通信联系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齐普夫定律和信息论中的熵值概念可以很好地为分析外星信号服务。在接收到地外任何可疑信号后,应该首先用齐普夫定律分析是否存在一定斜率直线特征,如果有某种特征,则证明其并非毫无意义的噪声。然后进行熵值分析,这样可以不必破译信号便知晓其通信的复杂程度。假设截获到的某一可疑信号,不仅在齐普夫坐标系中具有斜率为-1 的直线特征,而且拥有高阶熵值,那么这个信号极有可能就是我们寻找多时的地外文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研究发现海豚间通信联系与外星信号极为相似 

B 如何运用齐普夫定律和熵值概念分析外星信号 

C 如何判断可疑地外信号是否来自于外星文明 

D 如何通过地外信号判断外星文明的智慧程度 

【解析】中心理解题。文段开篇指出齐普夫定律和熵值概念可以分析外星信号。后文首先用齐普夫定律分析,然后进行熵值分析,进行具体解释说明,文段为“总-分”结构,核心话题为齐普夫定律、熵值概念、外星信号,对应 B 项。 其余三项均不包含重点信息,排除。【选 B】 


(2020 江苏)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将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在此基础上,注重公平的分配。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应牢牢建立比较优势的概念。不同的地方在自然地理条件上有巨大的差异。即便是两个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地理上相邻的省份或城市,最佳的发展模式也不是大家发展同样的生产结构,而是应该各自有分工。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 不同地理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应当有所不同 

B 地理相邻的两个城市也应该有各自不同特色 

C 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应与当地比较优势相吻合 

D 最佳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理条件的区域 

【解析】中心理解题。文段开篇指出一个国家、区域经济如何做,后文从

“不同的地方、相邻的省份”解释说明,故文段为“总-分”结构,而总句包含两个方面,分句围绕区域经济论述,故区域层面更为重要,强调区域经济发展应建立比较优势,对应 C 项。 其余三项均对应分句中的内容,排除。【选 C】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阅读 318

公务员文章

带到手机上看